案 由:關于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議
提案人:張小平
內 容:
校園食品安全關系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關系到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及社會的和諧穩定。學校放學或課間,學生在校外就餐、購買食品的現象較多,學校周邊的流動小攤點及外賣食品也日益增多,校園食品安全存在的隱患不容忽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流動食品攤點屢禁不止。學校周邊無證無照、流動經營的小吃攤點較多,經營工具就是一輛三輪車,情況熟、轉移快、處罰難、易反彈,常常逃避監管部門的監管。在學校中午放學、下午放學至高中生上晚自習等一些時間段流動攤點相對集中,售賣“三無”產品現象時有發生,飲食質量無法保證,長期食用會對青少年的身體造成傷害,容易發生食源性疾病。
二是校園外賣餐飲越來越火。外賣餐飲具有便捷、多樣化的特點,校園外賣需求量大。不少外賣商家隱蔽在商業樓、民房內,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對商家也缺乏有效約束,外賣市場監管不到位。一到學校放學時間,校園門口就會聚集各種外賣車輛,有的店家食品還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外賣給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潛藏著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三是教室用餐影響環境衛生。學生因課業多、用餐時間緊,有的學校允許學生將從學校食堂、外賣及周邊飯店購買的飯菜、快餐等帶入教室用餐。學生用餐完畢簡單收拾即投入學習或休息,而殘留食品和垃圾大部分堆放在教室和樓道垃圾桶,容易滋生蟑螂、蒼蠅等害蟲,影響了教學秩序和教室環境衛生。
二、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知識教育。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學??赏ㄟ^主題班會、宣傳櫥窗、校園廣播、電子屏等形式,廣泛開展食品衛生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衛生意識、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引導學生自覺抵制食用“三無”食品和校外流動攤販售賣食品。同時,可通過家長微信群、致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等形式提醒家長關注食品安全,不亂給孩子零花錢,推動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二是統籌規劃食品攤點經營場所。堅持疏堵結合,相關部門科學合理設置便民服務市場、小吃街等集中、規范的食品售賣點,鼓勵商戶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持證經營,既能滿足群眾需求,又優化環境,便于管理。尤其是可將學校周邊合理范圍內的區域劃為“食品安全保護區”,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安全食品商店認定、投訴舉報及黑名單管理等制度,對不具備經營條件的應堅決予以取締。
三是加強流動食品攤販監管。市場監管、城管等部門應加強工作聯動,定期或不定期對校園周邊食品攤點和飯店、外賣商戶等進行經常性檢查和專項整治,推進“明廚亮灶”等要求落實,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無證經營、無正規實體經營場地的流動攤點和“黑外賣”,典型案例可公開向社會曝光,以有效凈化校園周邊食品消費環境。
四是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責任。相關學校一方面可加大對食堂及配套設備建設投入,確保食堂功能齊備、設施完善,飯菜種類豐富、營養均衡、利潤合理、衛生放心,讓師生愿意在食堂就餐。另一方面,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制度,對自辦或外包食堂采取有力管理措施,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健康安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