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提案工作

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發布時間:2022-04-01 17:25:00 作者:網站管理員 瀏覽:17462 次
【字體大?。?a href="javascript:doZoom(20)">大

案 由: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提案人:趙  娟   王 浩   趙 軍   徐 霞   李  莉

        胡夕祥  錢長余   李曉勤  陳萬民

內 容:

近年來,由于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越來越多中小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性強、退縮、焦慮、抑郁甚至是自殺。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且也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近年來,我市也開展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多次對我市學校、學生進行實地走訪,綜合各級各類教師家訪等家校溝通了解到的具體情況,對青少年當前的心理狀況進行綜合研判分析,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家庭作為心理健康教育主陣地不牢。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等為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埋下隱患。“唯分數論”“唯名校論”的價值取向讓家長產生很大焦慮,部分家長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不當。

二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重形式輕內容。一些學校形式上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落到實處,少數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相對單一,重智育輕心育的情況仍然存在。

三是學校師資隊伍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特別是一些農村中小學均無專業師資。當前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大多是半路出家。城鄉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市區各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有跡可循,鄉鎮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空白和缺失的現象。

四是職能部門協同不夠緊密。長期以來,宣傳、教育、衛健、民政、司法、公安、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部門分別在各自領域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開展了大量工作,但未能形成一個常態化的聯動機制,相互之間的溝通協作和信息共享不夠充分。

為此,我們建議:

一是建立多方聯動協作機制。同時要增加投入,加大科研力度??蓪嵤W校和醫院(心理機構)的合作共建。借助公安報警平臺、未成年人關愛熱線、檢察院和法院特殊案件管理、婦聯反家暴工作平臺等渠道,整合有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數據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共用,建立貧困、留守、流動、單親、殘疾、遭遇家庭暴力、遭遇校園欺凌、喪親等處境不利青少年動態檔案,多渠道給予重點關愛,發現不正常苗頭及時預警并傳達到學校。

二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平時教學相結合。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一門獨立課程,將其納入教育質量評估,制定統一的開課計劃、課時安排,統一配備師資。學校要將雙減落到實處,同時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

三是加強家庭教育引導。重視家庭在滋養孩子心靈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優化家校共育機制。利用家長學校等教育平臺幫助家長學習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讓家長有效地與學校、教師合作。促進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相互理解,在學生作業、思想動態、學業成績等方面形成良性溝通和健康互動。引導家長傳承良好家風,關注自身和子女身心健康,依法履行監護責任,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培養子女健康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

四是配備或聘用專業的心理咨詢人才。目前,不少學校心理教育輔導教師基本上是兼職,輔導教師的專業水平也遠遠不及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也無法滿足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需要。必須聘用專業心理咨詢師進學校開展心理咨詢,有針對性的對重點對象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干預,幫助他(她)走出心理誤區。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地位,給予政策的支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Document 日本高清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