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全市“交通一體化發展”工作的視察報告
市政協提案委員會
8月初,市政協副主席趙森華帶領部分政協委員視察我市“推進交通一體化發展”工作。視察組實地察看了汊澗交通運輸綜合服務站、滁天高速天長段,并召開座談會聽取我市“推進交通一體化發展”工作情況介紹。在此基礎上,委員們就如何更好推進我市“交通一體化發展”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積極融入長三角交通一體化。超前謀劃交通項目,加快省道和縣鄉公路建設,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建設“航道上的天長”。33公里的白塔河航道疏浚工程于2021年12月份完工,具備四級航道標準。同時積極推進高郵境內運西閘改造,努力打造水清岸綠的“黃金水道”,實現通江達海。建設“翅膀上的天長”。天長通用機場項目已列入《安徽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19-2035年)》,通過民航、空軍批復,正式簽署軍地框架合作協議。建設“軌道上的天長”。寧淮高鐵天長段完成初步設計批復和高鐵站房實施方案專家評審;寧天城際二期項目列入《長三角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滁天揚城際鐵路項目納入《安徽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和滁州市“十四五”規劃。建設“高速上的天長”。滁天高速項目預計今年10月通車運行;金天儀高速項目已完成初步投資方案;宿揚高速南、北互通項目正在開展工可報告編制及土地預審報批工作。建設“村路上的天長”。“十三五”期間,我市投入近20億元,改造升級縣鄉公路380多公里、村級道路1400多公里、危橋36座,推動農村公路建、管、養邁入新階段,榮獲“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稱號,同時被安徽省交通運輸廳推薦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單位。
(二)打造交通運輸一體化。在做好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堅持規劃引領。圍繞爭創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編制發展規劃,全市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交車率達100%,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水平達5A級。深耕節點建設。開通天長至萬壽、大壙,銅城至安樂等六條客貨郵融合示范運營線路。完成汊澗、銅城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升級改造,新建秦欄、石梁綜合服務站。建成1個縣級電商物流園、14個鎮級綜合服務站、174個村級綜合服務點,形成市鎮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開通特色公交。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運營,票價統一降到2元以下,實行65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現役軍人、三十年教齡以上退休教師等群體免費乘車政策。實現全國200多個聯網城市交通一卡通行。推出“天長一日游”旅游公交、毗鄰省際公交和鎮內微循環公交線路。
雖然,我市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土地指標受限、項目審批流程長、跨省合作項目推進協調難等問題和困難。
二、意見建議
(一)加大項目對接力度。加大與省、滁州市及江蘇省有關部門的對接力度和頻次,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積極謀劃,及時協調解決項目謀劃推進、立項審批等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定期召開項目調度會議,加快推進金天儀高速、寧淮高鐵、寧天城際鐵路二期、白塔河航道升級、運西船閘改造等跨省合作項目前期工作,確保項目早日實施、早日建成落地。
(二)強化要素保障能力。要積極創造條件,統籌要素保障,加強各方的協同合作,同推進,齊發力。在空間布局上,要把握好時間節點,結合國土空間規劃修編調整、土地增減掛鉤等綜合施策,保障土地供給優先審批。在資金投入上,要進一步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對上努力“爭資”,對內優先保障,積極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培養、引進一批新時代交通事業的實用人才、科技人才,為交通強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加強通行品質提升。進一步提升交通通行能力、通行品質和安全服務水平,做好道路養護和公路綠化,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標識標牌、公交站亭建設等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標志標線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強重點路段養護與管理,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增加公交客運班次,提升運營能力。進一步完善城區路網,打通“斷頭路”,逐步對城區道路進行升級改造,有序推進道路黑色化提升和機非分離,規范管理,提升形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